00-1.文章主圖.jpg

( Photographer - James Lin )

 

【 圖片由程湘如提供,攝影師-James Lin,簽名博物館採訪-NICO台北報導 】

 

 

「設計」的力量有多大?對花了畢生鑽研設計、勇於挑戰的程湘如總監而言,設計是「解決問題」的產業,不僅是「興趣」亦是對生命「熱情」的展現。設計師不僅只是想讓大家看到表面上深具美感的設計作品而已,藉由設計包裝可以將「普通」的產品,透過設計的奇蹟,搖身一變成為暢銷明星商品,甚至能改善使用方式、讓人們心靈被療癒,發自內心綻放快樂與希望的笑容。

 

她形容「設計」在於豐富的人生閱歷之後,你會綻放出人生的精華。在設計舞台上展現的不只是美感,更是經過設計思考衍伸出「不複製」的獨特風格,亦可發揚珍貴的中華文化。當西方人開始向東方思想取經、把中國文化當成寶貝之時,我們卻正在漸漸拋棄這些珍貴的寶藏,讓人覺得相當惋惜。這次簽名博物館本月首選星採訪小組帶領大家進入設計教主、知名設計總監-程湘如的設計天空,更邀請設計愛好的你,無論我們身處何地,讓我們繼續為台灣設計界共同奮鬥,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予正在設計道路彷徨的你,一份「心」的力量。

 

 

屏東成長的程湘如,從小便養成「自發性」獨立思考能力、勇於嘗試的態度,源自於家境貧苦,但所幸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幾位美術老師的引導與啟發,加上自身的美術資質順利讓他進入銘傳商專(現今為銘傳大學)商業設計系就讀,因家庭需協助經濟支撐的關係,大學未畢業就開始課餘兼職設計工作,畢業後歷經電影公司、攝影設計、建設代銷、廣告……等各類型公司工作,一人獨自在台北打拼,設計的道路歷經幾番波折,但堅強的設計實力、客戶的信任,讓他屢屢順利渡過難關,並不斷轉換跨領域嘗試,保持永遠站在設計浪頭上。

 

她現任頑石文創開發顧問創意總監及創辦人、許願瓷品牌創辦人,獨特的設計風格享譽盛名,並屢獲國內外多種獎項的肯定。1980年起,她將「中華文化意涵」注入品牌設計,更與知書法家-董陽孜合作,為設計添加各式書法意象,提煉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。喜歡嘗試冒險的個性,她不斷從平面領域跨界到陶瓷、玻璃、漆器、竹器、原住民編織、藍染、藺編、木雕、石雕等產業教育訓練及輔導案;同時統籌多項文創產品、品牌形象及包裝整合案。曾獲金點設計獎、台灣視覺設計獎、2009年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優良設計獎共十三座、2008年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優良設計獎共十七座、澳門設計雙年展文創產品類銅獎等獎項,2011年亦榮獲Icograda‭ ‬國際平面設計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,她在教育界也不遺餘力的前後專兼任16年,堪稱台灣設計界的「設計教主」。

 

00-2.簽名.jpg

 

 

Q1:「設計」對一般人似乎常聽、熟悉,但又似懂非懂,想請問您認為「設計」是什麼?


A1:設計與藝術不同之處在於,藝術可按照自己獨立的想法完成,但設計其實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「解決問題」。

 

只是現在大部分設計師比較自我、只顧個人表現而忽略主要訴求,但身為設計師其實我們應該把自己的位置放到最小,須考慮到顧客需求、達成目的及成效,站在消費者的立場、體會他們的心理需求,而不是追求個人喜好的主張或是錯把其當成「個人表現」的舞台,所以專業設計都可能成為市場觀察家或心理學家了!(笑)

 

現在從事「設計」比比皆是,但設計是否「到位」?是否貼近消費者需求?是日後設計師面對最大的挑戰,我認為進入「設計」工作需達到一種超越的高度、較接近一種「無我」的狀態。

 

01-1-程湘如的作品.jpg

01-2-程湘如的作品.jpg

 

01-3-程湘如的作品.jpg

 

 

Q2:請問您是如何確定志向,進而走向設計的道路?


A2:其實很早就確定了!一方面每個求學階段都有一位老師冥冥中引導我,另一方面是我自主性的思考及分析。

 

我小時候就有自己的看法,時常提出不一樣的觀點。例如:我認為父母的話不見得都對,我爸就把我K了一頓,他覺得小孩子怎麼可以有這樣不尊重的想法,小孩需以父母為大、要聽從父母的話才是,但我都有自己的判斷及考量,也許當時想法與判斷還不太成熟,需要有人引導解釋,當時我爸爸不能接受,但媽媽則比較能包容我。

 

我是鄉下長大的窮小孩,班上有一些家境不錯的孩子,父母讓他們學彈鋼琴、跳芭蕾舞,我則是去買便宜的厚底仿製鞋(當時最紅的鞋品牌就是「中國強」,雖是本土品牌,但仍買不起),扶著桌子墊著腳學跳芭蕾舞、練劈腿,我媽就覺得很奇怪,為何我襪子前方老是黑黑地、特別難清洗,其實是因為品質不佳的鞋,使用劣質的黑膠來黏合、較易染色;因沒錢學鋼琴,我就主動爭取音樂課趁主動抬風琴的機會來彈風琴,以此方式滿足自己對芭蕾舞及對鋼琴的渴望。

 

但後來我發現一個不用花錢的興趣,就是「美術」。國小三年級時老師覺得我畫得不錯,經常張貼我的畫作,她可能考慮我的家境狀況,主動提出願意免費來教我畫畫,這是一條默默引導的啟發信心之路;五、六年級時碰到另一位師大畢業的美術老師,當時他教我們「設計」卡片、美術字,我的想法都和其他人不一樣,此時發現自己比較喜歡「設計」。

 

直到高三時更確定走設計的道路,因為幾位老師善於引導下已有美術設計基礎,高中時期的老師亦教我們設計海報、包裝紙,此時我將從小到大的成績單拿出來,發現美術科目成績最高、都是90幾分,加上又喜歡接觸新奇、不重複事物,因而判斷自己較適合走設計這條路,我以不到一年的時間學習術科,幸運的考上銘傳商業設計科系。

 

由於我一個人隻身北上,無背景、無人脈,而家裡又需要我的經濟支援,那個時代他們沒有聽過設計這個行業,我承諾家人未來一定找得到工作,緊張的自大三起就開始找工作,我很擔心謀不到工作因而失信於對家人,幸虧在嚴師的銘傳教育下,讓我每每在應徵公司的測試中都能勝出。早期的廣告公司都是以男性為主導,公司當時以業務公關來統籌設計,未必是以市場為考量,即便手工作稿時代也非比尋常,我仍堅持做出兩套,一套是依照公司的想法,另一套完全是自己企劃、文案,並主動要求是否能親自去提案,但此時廣告公司不讓新手參與提案。在學習設計的道路上,我都是自發性地多做很多事,不管對方是否採用,我都勇於提出自己觀點,且一直保持「設計創新」的思路。

 

設計其實算是末端工作,而我很早即意識到一定要從前端「企劃」開始著手才是關鍵,而其牽涉到文案撰寫、市場調查……等。我進廣告公司之前是到一家新成立的建案代銷公司,進去第三天,我主動去敲老闆的門,問老闆可否讓我維持一樣的薪水做設計兼企劃,老闆一聽當然「欣然接受」,所以當時我參與公司的市場調查、建案命名‭(‬每一棟建案都是由我命名‭)‬、分析客層、寫企劃案……等全面操作,當年我才24歲。

 

當初除了兼做企劃,還做設計及攝影,半年之內完成店鋪公寓、田園住宅、大廈、別墅等多種個案,但做到最後覺得自己需要有對手相互競爭、激勵成長才能不斷進步,故離開公司。其實我每個工作離開要都相當困難,老闆都不放我走,因為我往往盡全力付出的全年無休,且抱持「使命必達」的心態,我總是提前完成工作、從不開天窗‭!‬這樣的員工我一生也沒有遇過呀‭!‬

 

02-早期從事設計.jpg

 

 

Q3:在設計上如果有跟其他設計師處於意見不同的時候,您是如何做決策呢?


A3:(‬1‭)‬「取決於市場」。


我設計提案成功的原因,是以「市場面」去判斷,形成一條清晰有目標的主軸,如同沙漏之下篩選出的市場策略,依循整套脈絡、架好骨架,有血有肉的概念引導,較不易被客戶改變整體方向。如有修改的泰半是設計的「風格」‭;‬同質性的商品我們也會偷偷拿到貨架上和競品相比較,這種方式更容易分出設計的差異化及識別能見度了。

 

‭(‬2‭)‬「溝通」格外重要。


每年台灣「新一代設計展」我往往觀察到,同樣一組中有多種設計風格,此即為各自為政下的不妥協後遺症,這時候組員們需要「取捨」及「溝通」,在設計行業中「團隊合作」相當重要,大家都是為了全案的美好整體形象一同打拼,如果每個設計都以自己為中心、邀功又強出頭,這樣未來在職場上很難將客戶委託的設計做出亮眼的成績!

 

03-與頑石的夥伴的合影.jpg

 

 

Q4:請問您是如何培養自己的美感及創造力‭?‬‭ ‬


A4:‬‭(‬1‭)‬深受老師身教與穿著美感的影響。


我在屏東鄉下長大,所受到的美感教育與都市相較不足。但很幸運在每個求學階段中,都遇到一位受過外國教育的老師,這些老師穿著打扮品味十足,我就默默觀察學習老師們的態度及穿著美感。

 

(2‭)‬鄉下的「純樸自然」也間接地影響我。


鄉下純樸自然的人文風情,也間接地影響我,例如:規劃統籌《客家桐花季》時,我就會想到童年成長的地方-六堆,孩提時代的感官及印象,皆可運用於設計之中。雖然小時候家境不好,但也有見識到比自己更窮苦的原住民,他們會挨家挨戶賣自己種植的作物、家畜,當時甚至不得已還有賣小孩的‭!‬正因為當初閱歷最底層的生活,所以現在設計時,會儘量「將心比心、考慮到各個層面的顧客」,而這是現在都市長大的小孩較欠缺的養份。

 

考上銘傳之後為了省錢,幾乎一年才回家一次,每到端午、中秋節時,住在台北的同學並不會分享粽子等應景關懷,此時更能體會人情冷暖,所以公司裡如果有南部來的同仁,我都會格外地照顧。

 

04-公司環境照.jpg

 

 

Q5:‬請問您從事設計行業的道路上是否曾碰過很大的挫折或困難?您如何克服?


A5:‭(‬1‭)‬設計合夥人合夥同時已另開公司,且侵占公司資源。


最初單純的「想和客戶溝通」因而出來創業,剛開始起步時備加辛苦,當時與一位印刷業熟識的業務合開公司,他同時也引進另一位從事設計的合夥人。兩年後的某天,無意間發現他們已經在外面成立另一家公司,我赫然發現公司裡頭三分之二的私接案件支出,被當成公司的支出,25年前一個月快遞費5千多元,是相當驚人的,我當機立斷隔天馬上聘請律師,並請該設計師合夥人離開,該名合夥人還帶走三名設計師,這是第一次的重大挫折。

 

‭(‬2‭)‬業務合夥人在外已有1千多萬的公司赤字。
我的設計一直是以「口碑推薦」,並不需要業務人員,但該合夥人希望協助業務區塊,我就讓他負責此部分,沒想到此人在外面夜夜笙歌、應酬不斷,我還犯了個錯誤,是將公司章由他保管,當我發現時,公司已有1千多萬的財務缺口,此時緊急和他切割,兩人各認賠6百萬,還清債務之後,我才又重新出發。

 

關於合夥,我一向都是盡心盡力的全部一肩扛,客戶的需求我永遠是超出對方期待的竭盡所有資源,但也因為專注設計、而忽略帳務問題,直到現在我還持續在修社會上的會計學分。而兩次重大挫折我都是靠「設計實力」及「客戶的信任」,才能重新站起,現在回首往事,那些合作過的客戶大部份已消失於市場中,但偶爾也浮現著當年合作的點點滴滴。

 

05-獲獎照.jpg

 

 

Q6:請問在設計上面會有碰到瓶頸、沒靈感的時候,但是交稿時間緊迫時,您會如何處理呢?


A6:‭(‬1‭)‬設計其實是需要「有壓力」。
 

瓶頸與沒靈感我們終其一生都會不斷面臨,只是「每個人克服的快與慢」。早期的我非常猛,我在早上打給客戶說下午與他會面,因為壓力會逼迫自己快速產出想法,設計其實是需要「有壓力」的。我從年輕開始磨練,選擇走最難走的路,到現在面臨壓力早已泰然自若。

 

‭‭(‬2‭)‬從「市場面」切入,問題將迎刃而解。
 

很多概念從「市場面」剖析就會豁然開朗,在「利他」的引導之下自有脈絡可循,任何設計皆需「導入策略」,才能說服挑剔的顧客,我們公司向來是以「手繪草圖」進行討論,每個設計案都先有「草圖」,沒看到確認的草圖就上機作業是不被允許的。如此才不會被電腦主導、而任意拼湊元素,再加上多次修改調整,自然能避免「抄襲」的問題。

 

06-參展的照片.jpg

 

 

Q7:不知您是否有遇過,覺得最困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設計案呢?您是如何解決?


A7:遇過的瓶頸與挫折很多,例如:2014桃園地景藝術節,因該藝術節專案預算較少,但提案成功後就得想辦法完成。當時展出藝術家分別有:本土藝術家-李真、洪易,中國藝術家張洹、徐冰等。其中中國藝術家張洹的『六道輪迴』是一件六頭八臂的巨型銅雕‭(‬高度約2-3層樓高‭)‬,當時以5個貨櫃將該件作品運來台灣展出;這件藝術作品保險費就高達一百多萬,我一定得想辦法做價格協商,最後爭取到以成本價優惠的原因,是17年前曾為該畫廊設計服務的好口碑,使他們願意傾力幫忙;如果之前非善終則無法達成此任務。

 

桃園黑貓空軍基地現場工作相當複雜,從勘景、行銷活動、場佈、導覽到週邊商品開發‭(‬黑貓公仔、彩虹傘‭)‬、於機堡放映微電影,現場又有不可預期的狀況,如作品被破壞需緊急處理等。每天早上7點公司集合包車至會場,晚上結束大家已相當疲累,當時大量日曬、壓力及過度疲勞,導致臉及脖子皮膚極黑沉,做身體檢查後才診斷出為「肝斑」,整個活動能圓滿落幕,事後回首也佩服自己的能耐。

 

07-地景藝術節.jpg

 

 

Q8:有一些讀者反應,台灣有很多顧客或是老闆不是很尊重設計師,這方面你有甚麼看法或建議呢?


A8:(‬1‭)‬須先滿足對方的需求,再逐步說服客戶。


有時候不見得是老闆的問題,因為老闆有其市場的考量求,我們需要先滿足他。我碰過一個博士頭銜的老闆,最高紀錄是海報兩次設計共提出15種想法,最後則以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終於說服他捨棄已念,因此先滿足對方的要求,才能順利逐步說服。

 

‭(‬2‭)‬設計師應強化「自我口才訓練」及「市場觀念」。


如果設計師僅依個人喜好,則無法說服客戶,所以身為設計師皆需提升觀念及口才表達,在提案前必需先預想各種議題,所以當客戶拋出問題,馬上能夠對答如流,這是設計師需修的社會學分。早期我不認為設計師該面對這種影響心情的溝通,但經過與香港設計師交流之後,我觀察到他們不但設計好、口才溝通能力也很令人折服,所以我決定放下個人成見,改變自己。

 

08-傳統輔導及教學.jpg

 

 

Q9:你覺得台灣在設計方面,相較歐美、日本我們的優勢與劣勢為何?您對於劣勢有何建議呢?


A9:年輕的時候我曾憧憬出生於歐洲,因為他們的觀念、素養及各方面環境都優。但如今在視野及人生閱歷增加之後,我不再不切實際找理由,因為不論生於何地都有必需面對的挑戰,唯有接受並克服才能完成這人生重要的學分。

 

而我們的劣勢或許不失為優勢,台灣早期對中華文化維護甚鉅,而目前中國急欲把文化找回來的當下,台灣反而把文化往外推,「中華文化」是我們與世界各國思想面最大的不同之處,有許多故事及符碼可運用,而外國各種資源運用其實已飽和,所以近幾年會發現其紛紛至東方尋找靈感,我們唐裝之所以重新拾回能見度,也正因為巴黎時裝週大量運用旗袍、刺繡、書法等元素而從新被重視,現在反而我們不以為意,忽略其重要性。其實我們擁有的豐富文化根基要去一一「挖掘」,如果不理解就無法將其發揮運用得恰到好處。

 

大學中很多教授是深受西方文化教育影響的,在教導西方思想下中華文化反倒形成空白,祖先傳承的這部份其實是我們的DNA,而我們正與之漸行漸遠。現在電腦的資訊傳播、速食文化高漲,每個人都想快速成名,導致曇花一現的狀況日趨嚴重,得一個獎就驕傲自滿者眾,但得獎絕非成為設計的指標,我認為能夠持續在設計的舞台發光更勝得獎。

 

09-日本海報.jpg

 

 

Q10:2015年您進駐浙江義烏的「義台設計中心暨品牌學院」,此處強調有效結合「中國製造+台灣設計」文創理念,您如何有效控管「中國製造」之品質?


A10:台灣故宮的文創商品有大約80%比例是台灣設計、中國製造,我們在和大陸工廠的溝通上要拿出「魄力」,如果太溫厚,則對方容易隨便,在圖檔、結構、材質上皆需先專業到位,才能讓工廠信服。下單時必需訂定相關規範以確保權益,雙方依合約嚴格執行,則可避免不必要的爭議。

 

義烏其實不是生產基地,比較像小商品販售的集散地。他們將我們的需求直接發給工廠製作,類似商品媒合的對接,琳琅滿物的各式樣品,現場拿不到貨,而是下單採購方式,只有極少部分可現場批發購買。如果做品牌,成本是終端售價的十分之一是基本預估方式;名牌則是二十~三十分之一,如此才有餘力做廣告宣傳、展店等相關預算的支應。其實中國製造品質不佳是台灣人的迷思,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到中國接觸了解,擁有更多經驗才能,就可隔山觀海,其實你如果親自到中國就會發現他們進步幅度相當大。

 

10-義烏.jpg

 

 

 

Q11:台灣人才流失全球最嚴重,專業人才外移比率高達61%,您對於台灣文創人才出走有何看法?您有什麼建議嗎?


A11:在國外研讀優秀人才,以前留在歐美較多,但現在歐美失業率增高,也會保護他們本國的就業市場,目前兩岸在因為政治因素,的確會影響前往發展的阻力,端看個人對「藍海」的不同思維。

 

所幸在年輕時做了一些大案子有了歷練,台灣方政府目前標案很多都是執行活動的專案及輔導案,設計師要如何發揮,就有其限制性。如果台灣的人才有能力,無論到哪裡都是台灣的血脈,趁年輕要多做大案子、多磨練自己,讓自己的經驗及影響力擴大。我們要感謝他們的出走,才能將大餅讓更多人分食,這是我和其他人不一樣的看法。

 

11-2015服裝秀.jpg

 

 

Q12:您已擁有兩岸三地的設計合作與教學經驗,以您的觀察中國與台灣設計教育與市場面有何差異之處呢?


A12:非常不一樣,包括連我們教學講話及溝通的方式。

 

中國喜歡撼動全場的演說方式,「演」的成分佔大部份,在台灣則不一定需要「演」。中國學生們很會提問,而且思緒清晰、內容到位;相較之下台灣學生發問則無言為多。教育訓練在企業界方面,台灣上課多是老闆派來的中低階主管,很多人聽完課程就迅速離開,但中國的企業家們會自己親自來學習,反應相當熱烈,一直問到吃飯時間都還搶著提問、挖我們腦袋裡的寶貝,態度上也有落差。
 

12-大陸論壇或教學.jpg

 

 

Q13:台灣設計界常遇到外界批評抄襲事件,您如何看待「抄襲」這事件?


A13:在電腦運用之前大都是抄襲書本,但現在網路方便後的設計更容易抄襲,老闆如果不懂或是只想賺錢,就更難避免此狀況發生,而我們也要感謝網路鄉民,將一些抄襲的作品一一糾正出來。

 

設計要有其獨立思考能力,是否有受其他作品影響,則一定跳脫不出框架陰影。而真正要從事設計這條路,並不適合在企業體裡,無法做好的設計,因為大都變成老闆主導後,取代設計師的工作,設計師則淪為執行者,委外設計的形式,則因為與老闆是對等關係,較能夠溝通及說服老闆的個人主張。

 

13-董陽孜.jpg

 

 

Q14:對於設計新人您建議的設計態度為何?


A14:(‬1‭)‬要有團隊合作的精神。
‭(‬2‭)‬切勿自負、自滿。
如果有不懂,應該立即想辦法去瞭解市場,如同一杯裝滿的水,是無法再倒入任何外物的。
‭(‬3‭)‬切勿拖稿,需準時或提前完成。
‭(‬4‭)‬持續溝通。
什麼都不懂的新人應儘量問問題,但雷同面切勿重複問,不要等到時間緊迫時才發現完全沒有進入狀況,成為不懂裝懂的自閉兒。

 

14-平面設計師協會.jpg

 

 

Q15:對於設計新人您建議的設計態度為何?


A15:(‬1‭)‬軟體要很熟。


不但熟軟體,還有使用方法要對,否則做出來的東西無法真正運用,導致於交不出設計稿。
 

‭(‬2‭)‬設計上需從市場核心價值面快速學習、有效傳達設計美學並掌握溝通表達的能力。

 

15-評審.jpg

 

頑石文創官網:http://www.stony-image.com/

 

※註:本文發表時間為2016年7月,因規劃網站遷移故將採訪文移至本平台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MAMOS簽名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