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01-老師照.jpg

( Photographer - Chen Chun Cheng )

 

【 圖片由林政德老師提供,攝影師-Chen Chun Cheng,簽名博物館採訪-NICO台北報導 】

 

 

 

相信在當年,許多5、6年級生的年輕歲月裡,《YOUNG GUNS》這部台灣經典漫畫巨作曾深深影響了我們。日前票房火紅的《我的少女時代》電影,再度喚起了大家對於國、高中時代,與同窗好友一起啃漫畫的青春回憶。

漫畫家林政德老師並非美術科班出身,卻憑自身的努力、毅力,在臺灣動漫史上開創出輝煌的篇章。但很多讀者不解,為何他在臺灣消失了?為什麼當時沒畫完 《YOUNG GUNS》卻先去畫《鹿鼎記》?筆者在採訪林政德老師的同時,雖然聆聽到諸多臺灣大環境的現實面,以及很多臺灣漫畫家共同的無奈。但更欣賞他憑藉著對動漫 的熱情與堅持,在漫長且孤獨的道路上,堅毅地向前行。林政德老師不但戰勝一度陷入憂鬱的自己,如今再度開花結果,創造出榮獲對岸數十項動漫大獎肯定的:崑 曲元素動畫片《粉墨寶貝》。今天特別帶大家一同走進林政德老師的動漫人生!

 

 

他,14 歲以妹妹名字,成功投稿少女漫畫:小咪漫畫半月刊;19歲成為知名漫畫大師:蔡志忠先生的助手,正式投入漫畫界。他就是漫畫家-林政德。林政德所繪製的經典漫畫《YOUNG GUNS》,曾創造出五、六年級生心目中,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回憶,不但迄今仍保持單行本銷售冠軍的記錄(平均單集發行量達10萬冊以上,累積總銷售量超 過200萬冊以上。),亦是首位創造“漫畫人物成為廣告代言人”的臺灣漫畫天王。他筆下的漫畫版《鹿鼎記》連武俠文學巨擘-金庸大師都愛不釋手,更成為臺 灣首位以漫畫人物授權商品的成功漫畫家。儘管在創作的道路上,林政德也曾摔跤、罹患憂鬱症,但他以堅持、不放棄的態度,成功逆轉人生。2015年,林政德 的動畫作品《粉墨寶貝》,獲得大陸動漫第一獎:金猴獎「金獎」及「亞太最佳短篇動畫獎」等殊榮。

 

02-簽名板手繪過程.jpg

03-簽名板完成圖.jpg

 

 

Q1:是甚麼樣的契機讓您走向漫畫家的道路?
A1: 其實我沒有刻意耶!從小喜歡,且憑一股只想畫漫畫的熱情。除此之外,學生時代不知道畫漫畫要唸什麼科系,更不知道如何能把畫漫畫當成工作,因為當時臺灣學 校根本就沒有漫畫科系,畫漫畫也沒有發表園地,所以讓我對未來感到很迷茫。但我覺得:影響我踏入漫畫圈的人生契機,可歸納為3點:

 

(一)蔡志忠老師提攜

在我高中時「烏龍院」漫畫很紅,同學們每天都在圖書館,搶著看中國時報「趣味休閒版」上連載的「烏龍院」四格漫畫。踏出校門那年,臺灣正好有一部動畫電影「烏龍院」上映。漫畫和動畫的關係較緊密,兩者工作內容相近,心想如果沒有漫畫工作,就去畫動畫好了!

 

我以為「烏龍院」動畫也是漫畫家——敖幼祥老師做的,心裏很想進這家公司,我請托在臺北這家動畫公司上班的鄰居姊姊,把我畫的漫畫給她老闆看,希望能在她公司上班。後來才知道原來動畫公司的老闆是蔡志忠老師,而不是敖幼祥老師。

 

與蔡老師見面後,他稱讚我漫畫畫得不錯,但他正準備把動畫公司收掉、而專心從事漫畫創作(以前沒有電腦,那時的電視廣告字幕、電影片頭字幕、銀幕上的鐳射特效等,全都是動畫做的唷!)。當時蔡老師已經開始在聯合報、民生報上,每天發表四格漫畫作品,他深感漫畫創作比較像是在為自己做事,而做動畫工作比較像是 為客戶打工。他問我要不要跟著他一起畫漫畫,我覺得蔡老師的話很有道理,也意識到自己喜歡編故事加畫畫,勝過於單純只畫的動畫工作,就決定要當助手、跟著他。從此走上了我的漫畫之路。

 

04-和蔡志忠老師的合照.jpg

 

(二)「全國漫畫大擂臺」讓我更謙卑、努力

初見蔡老師的兩個月前,我畫了一篇短篇作品,參加中國時報主辦的「全國漫畫大擂臺」比賽。後來當了蔡老師的助手,名單公佈出來,得到「佳作」。蔡老師說我的 作品雖然不錯,但是不合評審的口味,他們偏好實驗性、藝術性較強的作品,而我的漫畫卻偏向故事性強、較大眾化的畫風,因為我從小看的都是這類型漫畫。

 

當時前幾名——麥人杰、邱若龍、蕭言中等,他們都是復興商工畢業的(現在都是臺灣動漫界的精英),心裡覺得復興商工很厲害,好似臺灣美術的一流學府、很神聖 的殿堂一般,無奈自己高中時期,已經錯過了這所好學校。我深深地領悟到一句話:「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」,應該多結交這些漫畫高手朋友,來提升自己的功力。

 

05-「全國漫畫大擂台」的作品圖.jpg

 

(三)參加「漫畫之友」的社團彼此切磋精進

14 歲時,投稿「小咪漫畫半月刊」的作品被刊登後,在雜誌上,把我家地址披露出來了。由於我是以妹妹名字做筆名投稿,大家都以為我是女生。那時每天都會收到 30封左右讀者來信,讓我相當意外,作品能得到如此迴響。其中有不少女生寫信要求和我交筆友,還有當兵的男生要認我當乾妹妹之外,也有許多喜歡畫漫畫的同好寫信給我,把他們畫的作品寄給我,請我點評。

 

後來這群同好朋友成立了一個「漫畫之友」的團體(類似現在漫畫同好社團),他們極力邀請我參加。大家都把各自最新創作,影印寄給其他人一起分享交流,成員來自臺北、嘉義、臺南……等,幾乎全臺灣各地都有,大部分都在臺北,後來我到臺北就找他們一起聚會。

 

當時漫畫之友裡頭有:鄭國興(歷遍全臺漫畫出版社-大然、東立、尖端、長鴻總編輯或顧問、中國時報兒童版主編、臺視文化叢書部美術編輯)、知名漫畫家-游素蘭、陳弘耀(已逝)、黃熙文……等熱血同好。大家一起切磋、彼此成長,這也是引導我進入漫畫圈的途徑之一。

 

06-老師與漫畫之友合照1.jpg

06-老師與漫畫之友合照2.jpg

 

 

Q2:聽聞您14歲時以妹妹的名字(林麗君)投稿少女漫畫,當時為什麼以妹妹的名字投稿?
A2: 我國中的時候,有本少女漫畫雜誌-「小咪漫畫半月刊」創刊。因當時全臺灣就只有這一本漫畫雜誌,我別無從選擇,只能跟著關注少女漫畫,因此對少女漫畫也有了些基本瞭解。那時覺得用「林政德」三個字去投稿很丟臉,就像一個大男生抱著洋娃娃在玩一樣,會被人家笑話,所以就用妹妹的名字去投稿。而我為什麼要投稿 呢?因為當時投稿被選中刊登出來,就會得到一支漫畫G筆尖當獎品,那可是傳說中的漫畫家秘密神器呀!當時它在臺灣是買不到的。我就是為此去投稿,沒想到就中了,還中了好幾張,分數都很高呢!(笑)

 

07-《小咪漫畫周刊》投稿圖.jpg

 

 

Q3:您早期曾拜蔡志忠老師為師,老師對您有什麼影響呢?
拜師儀式是沒有啦!但心中一直對蔡老師很是敬仰。我這人比較傳統,“一日為師,終生為父”的觀念很深,一直視他為我的恩師。蔡老師可說是我走進這行的啓蒙導 師,他的創作理念深深地影響了我一輩子。老實說,蔡老師並沒有教我畫漫畫,卻教了我正確的創作觀,這讓我在漫畫路上沒有走彎路,甚至可以說是指點了我一條捷徑。

 

蔡老師要我跟他學習創作者應有的概念和態度,當時常覺得老師跟我講的道理語意很深奧,時常聽不懂、參不透,但我都會謹記在心。多年 來,不時在創作的生涯中,領悟到老師那時所言的寓意,才發現原來老師教我的,都是高深的練功心法,而不是浮面的武功招式,不由得令我由衷地嘆服:我的老師實在是高人!

 

08-早期作畫時的照片.jpg

 

 

Q4:您的創作靈感來源?
A4:(一)從「非主流」裏去尋找我自身的特別之處。
臺灣的漫畫市場主流一向就是日本漫畫。雖然我是看日本漫畫長大,但卻畫不了日本漫畫,因為我沒有受過日本教育,沒有武士道精神,不太瞭解日本的民族性,要畫 出日本漫畫,恐怕也畫不過真正的日本人吧?我心想,從小接受中華文化教育的我,如果畫出日本漫畫所看不到的故事題材,跟他們競爭起來應該比較有優勢才對。 所以從我在出道前,畫的那篇當時都沒有的武俠題材《相見歡》起,到後來的《YOUNG GUNS》、《鹿鼎記》和現在的《粉墨寶貝》,都是跟日本動漫題材差異很大的作品。創作出屬於華人的故事,我比較能駕輕就熟,也許這就是我作品的特色。

 

(二)向厲害的高手學習。
出道前,我母親認為〝搞藝術〞會餓死人,反對我以畫漫畫為生,我也不想讓她為我煩惱掛心(笑)。於是當兵退伍之後,我就進入動畫公司,這是我母親希望我從事 的一份正常穩定的工作,還可以藉此磨練我的畫技。因為我沒有受過正統美術教育,總覺得自己對於石頭、山水、花草樹木…等自然物畫得比較差,所以我在動畫公司裏,總是虛心地向其他厲害的同事、朋友學習,努力提升自己的美學素養。

 

蔡志忠老師說:「漫畫家比較像一個作家,而較不像一個畫家」,言 下之意是「創作」比「畫技」更重要。但如果有很棒的故事,卻沒有賞心悅目的畫技來做外表包裝,恐怕讀者也不愛看;或是沒有通順的故事詮釋能力,和人物個性 刻畫所需的演技,都會讓一部好故事的呈現效果大打折扣。蔡老師傳授給我的是創作內功心法,拳腳招式般的畫技還是要靠我自己去修煉才行。短短兩年的動畫製作 經驗,讓我的功力大幅提升,對我後來的作品表達力養成,有很大的影響。

 

(三)以讀者觀點修正自己,創作出更貼近人心的作品。
在 我當蔡老師的助手時,晚上回家我仍繼續畫漫畫。當時有一本台視文化公司「智慧兒童雜誌月刊」跟我約稿,一期4頁。開始我畫了一篇短篇古裝漫畫《神箭手奇遇》,雜誌編輯鄭國興大哥提點我,應該要畫出讓小朋友會喜歡的漫畫,於是我就開始調整創作方向。第二篇,我改畫了《機智的孔融》,雖也是古裝題材,但我把主角變成小孩來貼近讀者的年齡。畫第三篇時,我已經慢慢修正畫小學生的生活故事了。

 

我一直在探索讀者們喜好的故事方向和畫風,很希望作品能得到大家的共鳴,所以我會為讀者、為市場去修正我的創作路線,期望有朝一日我的作品能得到讀者的廣大迴響。

 

09-【智慧雜誌】刊登的作品.jpg

 

 

Q5:老師在創作或成為漫畫家的過程中是否有碰到甚麼挫折?您是如何克服?
A5: 有!我每天會碰到大大小小不同的挑戰和挫折,所以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。最大的困難還是我在創作中不時遇到的瓶頸。我一直認為創作和學習必需同 時進行,因為如果沒有準備好就去創作,真的會遇到“書到用時方恨少”的撞牆期。比如畫《YOUNG GUNS》第七集的時候,我就中斷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繼續的,因為我需要去學習很多棒球上的知識。

遇到瓶頸時,我會選擇去旅行,手機、電腦 完全都不帶,消失一段時間,讓自己冷靜一下,而且必須要跟團,因為跟團才會強制我行動,不然我一個人的話,一定是待在飯店,然後睡醒又不自禁地會去想工作 上的事,那根本還是得不到充分休息。對我來說,放下包袱去旅遊,要不就是遇到瓶頸、挫折,要不就是覺得應該要給自己一點獎勵。

 

10-所有漫畫著作封面圖.jpg

 

 

Q6:您覺得成為漫畫家最大的犧牲和獲得是甚麼?
A6:最大的「犧牲」就是我的青春歲月,全都埋葬在我的畫稿裡面了(笑)!但是卻獲得了「對自己的肯定」。

 

在 參加「全國漫畫大擂臺」時,雖然我得到了「佳作」,但並沒有因此而滿足,更激勵自己更應該勤奮學習,努力別讓自己輸給人家太多。從此我變得很謙卑,不管是 動畫公司同事或是其他比我厲害的人,我都會拿作品向他們虛心求教。雖偶爾也會被誤會是在炫耀,但是我一直在和自己比賽,每天都會給自己規定功課、安排進 度,力求每天都要有進步。同時,希望我的好友們能指出我作品中的缺點,並嚴格要求自己在下一篇作品中,能改掉這些毛病。

 

我還請蔡志忠老師、鄭國興大哥為我開出:我該學習的書單給我。一領到薪水,我就去重慶南路書店,按他們開的書單買書,一有空我就猛看書、做筆記並不斷溫習,一直到知識深入我腦海裏為止。

 

因我沒有唸過美工科,當時對自己比較沒自信,總覺得差其他同儕們一大截。人家唸復興商工有3年時間磨練,但我卻沒這福氣。我自知自己是個又笨又遲鈍的人,人 家說「勤能補拙」,我更沒有理由不急起直追,否則連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。當我在漫畫生涯中艱苦卓絕地戰勝了自己,超越自己,提升自己,那就是我最大的收穫 和喜悅。

 

14-《YOUNG-GUNS》卡通畫面.jpg

 

 

Q7:恭喜您最近一部作品《粉墨寶貝》勇奪大陸動漫第一獎:金猴獎「金獎」及「亞太動漫大賞最佳短篇動畫獎」,想問是甚麼樣的機緣讓您創作這部作品?
A7:我在畫《鹿鼎記》這部漫畫的過程當中,瞭解到男主角韋小寶不學無術、沒唸過書,他所有仁義道德及價值觀,都是聽說書和看戲而來。當時康親王為了巴結他,請他 到王府看戲。金庸原著寫到他看了《遊園驚夢》、《思凡》…… 等劇碼,我原以為這些都是京劇,研究後才知道,康熙年間是還沒有京劇,他們看的是當時的國劇「崑曲」。京劇是到清朝末年才形成,比崑曲晚了400年,所以 崑曲也被譽為中國的「百戲之母」。

 

剛開始學看崑曲,覺得節奏很慢,戲文又艱澀難懂。後來耐著性子把《牡丹亭·遊園驚夢》看完,覺得音樂雖 古老卻很柔美,戲裝扮相很漂亮,載歌載舞的演出特色使畫面呈現詩意般的浪漫,原來崑曲要用欣賞的心態來感受,不能只用眼睛看。只為畫《鹿鼎記》漫畫中的五 格崑曲畫面,我卻為崑曲足足研究了一個月,因為深深被崑曲迷住了。當時就想,這麼有特色的唯美題材,怎麼沒有人把它做成動漫來介紹給大眾呢?

 

漫畫《鹿鼎記》那五格崑曲畫面完成後,我一直覺得有所遺憾,因為漫畫不會動,也沒有音樂,根本不能表達崑曲的優美。如果有機會將崑曲做成動畫,應該會非常 棒!這種題材的動畫,全世界應該沒有人看過,我覺得這是個非常特別的好題材。但直到17年後,我才有機會創作《粉墨寶貝》這樣的一部昆曲元素動畫。

 

有人問我說:「林政德你轉行了?以後是不是不畫漫畫,只做動畫了?還有沒有機會,再看到你重返漫畫界?」其實我從來沒離開過漫畫界,所以沒有重返的問題。現 在做《粉墨寶貝》是因為這題材靜態漫畫表達不出來,所以我才以動畫來表現。不管漫畫還是動畫,對我來說都是一樣,同樣屬於林政德創作,我相信我的精彩作品 不僅止於在漫畫上,動畫也一樣很好看,都很林政德,所以也請長年支持林政德的朋友們,多多關注我的新作《粉墨寶貝》。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搜索“愛奇藝”視 頻網站,有第一部全集,希望大家喜歡!

 

《粉墨寶貝》於“愛奇藝”視頻網址:http://www.iqiyi.com/a_19rrhb42bl.html

 


Q8:您覺得從以前到現在作品創作上有何差異和突破?
A8: 我一直都在做〝差異〞和〝突破〞!從《YOUNG GUNS》、《鹿鼎記》到《粉墨寶貝》的題材取向,相互間相差很多;從寫實風格到現在的Q版造型,風格也一直在變化,一直在嘗試不同的類型,因為我喜歡突破自己、挑戰自身的極限。

 

11-粉墨寶貝圖片.jpg

 

 

Q9:因為當時太火紅,有讀者形容《YOUNG GUNS》最後兩集就差不多停了一世代,為何停了很長一段時間?
A9:(一)成名後的巨大壓力與自我迷失

 

《YOUNG GUNS》是我生涯很大的轉捩點。我本來只是喜歡畫漫畫給讀者看,有了讀者掌聲,我就會很開心,但沒想到會一夜爆紅,進而變成公眾人物。一下要上電視,一下又要接受採訪,工作進度和節奏從此大亂,搞得我都快沒空畫漫畫,整個人就快崩潰了!

 

趕週刊的日子就像是沒日沒夜又無止境的大戰似的。一週16頁,除了週日休息睡覺一整天和編劇外,平均每天必須至少畫2.5頁以上,所以我平均每天只能睡4個 小時,其他時間都在工作。休息時間本來就少得可憐,時時刻刻都在疲憊的精神狀態下工作,還要花這麼多時間去做宣傳、參加活動。當外務越來越多,〝我只想畫 漫畫〞這心願變成一種奢求,這種內心的煎熬,實在難以對外人言喻。如果敢休刊一回,一星期就會接到一百多封來信詢問。大家對我的期待變成了巨大的壓力,我 漸漸地不知道畫漫畫還有什麼快樂可言了,諷刺的是我還要繼續畫出搞笑的劇情來!(講到此時,老師眼角已泛淚光,臉色一沈凝視著桌面。)。

 

當時我只想單純地喜歡畫漫畫,不能接受因為走紅後那種身不由己的失控,所以內心迷失掉了,患了憂鬱症。我花了很多時間、很多錢去看心理醫師,幾年後我才體認 到〝愛漫畫不能只愛畫漫畫所帶來的好,也要把畫漫畫所帶來的壞處一起愛進來,那才是真正熱愛漫畫〞。從此〝歡喜做,甘願受〞就是我的處世態度,憂鬱症也就 離我遠去了。

 

老實說,我個人喜歡低調過生活,從來沒認為自己是明星,也不想當明星,只想當一個喜歡畫漫畫的平凡人,因為平凡就是一種幸福。

 

(二)助手抗壓性不足、替換率高

臺灣是個自由競爭的市場,全世界銷售量好的漫畫書都會在這裏出版。所以在臺灣畫漫畫很辛苦,才兩千三百萬人口,市場已經夠小了,還要跟這些國際知名的一流漫 畫家、搶讀者口袋裏的銀子來糊口。只要臺灣出現一位漫畫家,讀者就會拿他的作品來和世界一流的漫畫大師相比較,本土漫畫新人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求生存,壓力 之大可想而知。我突然意識到,當一位職業漫畫家,不能只是純粹畫漫畫而已,要知道,這是在打一場世界大戰!

 

很高興我的漫畫作品突破重圍而 獲得大眾的肯定,用實績告訴人家:臺灣是有漫畫的!能做到這點,我感到很有成就感,但同時我也失去了工作以外的一切生活。為了滿足讀者們的需求,市場不容 許我生病、手受傷、住院等,但我不是超人,無法保證永遠都處在最佳狀況,偶爾也需要請假調養自己。現在回頭去看自己的作品,當時帶給數百萬讀者們的歡笑內 容,我卻看到那時血、淚、汗交織留下的奮鬥印記,過程真的非常〝YOUNG GUNS〞!真不知道當時怎麼做到那麼多的不可能,覺得自己真的挺厲害,也藉此激勵自己正在爬上坡路的未來前程。

 

我很羨慕日本、香港漫畫 家都有自己的創作團隊及助手群。但臺灣漫畫創作產業在先天結構上不足,能有少數1~2個助手就不錯了,創作漫畫真的很辛苦。尤其當時每期週刊都有讀者的票 選排名下,給我的壓力更大。一開始我是倒數幾名,後來看到名次慢慢上升,就更不希望自己退步,只能愈加拼命,因為要跟其他知名的日本漫畫家搶選票!在高壓 下還要畫出精品,工作量大卻人力單薄,當時的完稿助手也真的很辛苦,抗壓性弱的、技術力不足的最後都相繼離去。

 

後來我買了電腦來幫助完稿,也嘗試和香港漫畫團隊合作。香港當時以流水線方式作畫的模式,像工廠作裝配一樣,這方式如果要量產雖好,但以漫畫創作而言,會讓作品缺少了些生命力, 太過於公式化、機械化。這些探索也花了我不少時間,最後才領悟到:漫畫的確是藝術,人為才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。

 

(三)一人分飾多角,編劇時間更長

漫畫裏人物要有生命,就必須賦予鮮明的個性,可知每一個漫畫角色,其實都是漫畫家一個人在幕後演戲。剛開始畫長篇漫畫時,我一個人要演出這麼多角色,簡直都 快把自己搞得性格分裂了!比如:張士朋的個性和我本人差異很大,如何演繹好他,對我而言特別棘手。好在我喜歡看電影,花許多時間從電影中去尋找類似的角 色、個性與身影,再加上自己的局部個性,就塑造成這樣一個人物了。

 

我花在編劇上的時間很長,雖然大部份的時間,身體都在作畫,但我腦子裏,時刻都在絞盡腦汁編織劇情。劇本不夠好,我就不會輕易地去下筆。有時休刊是因為沒有好的點子,勉強畫下去,有可能往後的劇情自己都難以收拾。我辦不到 像是交作業般的敷衍了事;更不希望讀者買到一本定價很貴,但裡面卻在打混的作品。我永遠都希望〝林政德〞的作品,就是對讀者的良好品牌保證。

 

(四)因文化差異,需重新磨合大陸助手默契

因為助手短缺的困擾,在蔡志忠老師的介紹下,我與大陸南京一家想轉型做動漫的科技公司合作,他們願意協助我完成《YOUNG GUNS》!但合作後卻發現:《YOUNG GUNS》這個臺灣的生活故事,有很多情節,大陸的助手們都不理解。再者又有棒球元素,他們對棒球根本毫無概念,連棒球手套怎麼畫都不知道,最後還是都要 自己來,他們不太幫得上忙。為了磨合與助手們的配合默契,我決定先畫一個與中國古代相關的題材,才和金庸老師合作起《鹿鼎記》的漫畫,這也是我暫時停掉 《YOUNG GUNS》先畫《鹿鼎記》的最主要原因。

 

(五)時空落差、錯失先機的遺憾

畫完《鹿鼎記》後,我發現自己對《YOUNG GUNS》已很難入手。當時國際電話雙向付費,價格非常昂貴。兩岸慣用的通訊軟體也不相同,臺灣當時習慣用MSN,大陸則是普遍用QQ,溝通、聯繫都很不 方便。隔海搜尋臺灣流行事物變得很不容易。甚至離開臺灣越久,就深感自己與臺灣越來越脫節,用詞也不知不覺越來越當地化,想在大陸創作臺灣本土漫畫非常不 容易,《YOUNG GUNS》裏的世界,就這樣停留在我去大陸發展前的狀態。

 

原先只是單純地想解決助手問題而到大陸,沒想到後來會碰到如此多挫折與困難,這已經在創作思考本質上產生了化學變化,我再也回不了過去了,導致我當時又罹患起憂鬱傾向。後來還是在大陸把《YOUNG GUNS》最後兩集完成,但總有些失根而懸空的不踏實感。

 

在離鄉多年後,再回到臺灣,以前的編輯、出版社早已人事全非,《YOUNG GUNS》畫完也就一直擱著,沒時間去找人出版。直到幾年後,我在臺灣有了經紀人,幫我跟出版社接上線,《YOUNG GUNS》大結局才得以在臺灣跟讀者見面。

 

12-首次漫畫人物成為廣告代言人1995年光陽機車圖.jpg

 

 

Q10:不知有哪部作品或是漫畫角色是您最喜歡的?
A10:應該是《YOUNG GUNS》男主角-袁建平吧!(筆者此時也在尖叫,因為最喜歡的也是他)我喜歡他的搞笑個性,他帶給我很多的歡樂。

 

13-老師最喜歡的角色袁建平圖片.jpg

 

 

Q11:為什麼會選擇在崑山發展?
A11:一來當地政府希望我去那裏創辦文創企業,從事動漫畫創作。在《鹿鼎記》的創作過程中,我早已瞭解到崑曲的發源地就是在崑山。冥冥中似乎註定:要在此地完成我多年來的一個心願:做一部與崑曲有關的動漫。

 

二來崑山本是大陸台商最聚集的地方,台商對崑山的繁榮貢獻很大,當地政府對台商很禮遇。在這裏,想家時可吃碗道地的滷肉飯、雞肉飯、蚵仔麵線,還可到曼都髮廊理髮。以前《YOUNG GUNS》要是在此地完成也許會更好,因為這裏比較接近臺灣生活。(苦笑)

 

14-崑山粉墨文創發展有限公司環境照.jpg

 

 

Q12:未來您還想嘗試繪製甚麼樣的題材?
A12: 秘密!開玩笑的。很多時候只有時機成熟了、才能將想法具體化。一個題材在定案之後往往要經營幾年,所以我做一個決策,都會考慮當時的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以 及未來在市場的發展性,所以眼前的想法總是無法那麼肯定,畢竟計畫經常跟不上變化。像《粉墨寶貝》是從《鹿鼎記》時就開始有的想法,但直到近兩年才具體成 型。但人總有思路脈絡可以依尋,我仍會持續挑戰自己,去嘗試比較有開創性的創作題材,因為我每一次出手,都希望給讀者、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。

 


Q13:《YOUNG GUNS》打破平均一本10萬冊以上銷售量,在漫畫熱賣時一定會碰到所謂[盜版]的問題,您是如何看待這問題?
A13:盜版是一個社會從貧窮到富有、野蠻到文明的成長必經過程。盜版可分為創意上的剽竊和作品成品的印刷盜版。成品的盜版是一件侵佔版權所有者權益的違法行為,它關係到原創者和原出版社的經濟收益,直接就是犯法。

 

但真正讓人頭疼的還是創意上的剽竊。好創意不是隨隨便便唾手可得的,因為人人都能想,有時難免會有跟他人想法相近的時候。是不是剽竊別人的構想,在法律上的界定會比較困難,因為舉證不易,變成一個法規邊緣的擦邊球。

 

在 學畫畫的過程,一開始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借鑒或者是臨摹別人的作品,邊學邊畫。我小時候學漫畫創作,當面對一張白紙時,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、從哪里開始下 手。我就通過臨摹日本漫畫之神:手塚治蟲一篇短篇漫畫,從中去體會手塚老師創作的歷程,思考他為什麼要這麼表現、故事為什麼要這麼編。當我畫完那48頁短 篇後,我發現自己從原本只會畫娃娃、畫人頭,開始慢慢變得會講故事了!可以說我領悟到他的創作思路。這讓我在學習過程中,得到一個很大的突破,從原本只會 畫畫變成還能編故事、能扮演劇中角色,很難說我在後來的作品沒有受到手塚老師的影響,只是畫風不同,大家看不出來而已。

 

再比如現有漫畫的背景氣氛效果線,可能80%都是手塚老師原創的,後來的漫畫家誰不受到影響而跟著畫呢?但這算不算剽竊或盜版?還是借鑒?是非、對錯、曲直有時很難定義。

 

光憑構想是沒著作權的,只有畫成創成品才有著作權。許多人不去努力去構思創作屬於自己原創作品,利用這種界限不明的模糊邊線偷機取巧,拿別人的創意稍加改 動,就說這是自己的原創,這對於潛心做原創的人來說,無疑是最大的困擾。辛辛苦苦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,之後卻發現相似的東西很快緊隨而來,那更是一種打擊。

 

靠創作為生賺錢的前提是:必須投入學習、研究與應用,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所以一部好作品絕對是時間、金錢、精力和心血所努力構成,成功得來一定是很不容易的。借鑒是一種學習過程,但如果假藉借鑒之名,行剽竊、盜版之實來謀取利潤,這樣的行為就不可取了!

 

16-老師漫畫人物授權商品圖.jpg

 

 

Q14:想問您大陸和臺灣對漫畫家的扶植或待遇有落差嗎?
A14: 落差就是大陸人口多、市場大,資本充裕。出一本書,沒有兩萬本印刷量,印刷廠根本不理你。市場交易量大,交易金額就多,政府的稅收也跟著豐富起來。所以大 陸近幾年的文創產業進步飛速;而臺灣市場小、政府資金短缺,扶持力度自然不能比,相對產業發展速度就慢了。不止在漫畫上的扶持力度不同,在其他文創相關的 行業上都是如此。

 

大陸有13億人口,而臺灣只有兩千三百萬人;全球華人佔全世界總人口1/5,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。要是你的作品能打動華 人市場,獲益絕對不比美國差,日本就更不用談了!大陸在文創產業上,還屬於一個發展階段,在創意上,臺灣創作者仍還有優勢,但如果不想辦法打開臺灣以外的 市場,很快就會被超越,這是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的一大隱憂。目前兩岸文創產業中的電影業、新媒體業等等,在發展規模上,大陸已領先臺灣很多了。

 


Q15:我們都知道歐美及日本在漫動畫上都會做到專業分工,大陸目前已做到專業分工了嗎?可否分享一下您的觀察?
A15: 漫畫本來是漫畫家一個人就能獨力完成的工作,自編自導自演,校長兼撞鐘。在大陸,單打獨鬥的漫畫家雖有,但多半不是以此來做主要職業,很多是業餘漫畫家, 不然就是正在努力中的新進漫畫家。成熟的漫畫家都會有自己的團隊,以工作室或公司形態來經營,員工在漫畫家的領導下,專業分工來量產是必須的。規模大的公 司,甚至還有社會資本的挹注,他們有自己的行銷、管理、宣傳團隊,這就是產業化。

 

動畫則本來就是群體共同創作的作品,專業分工是必然,一 個人很難從頭到尾都自行完成,臺灣和其他國家都一樣。現在,因為大陸資金多、市場大,所以請得起好萊塢團隊來協助拍攝國片,在這過程中也向好萊塢學習。例 如《功夫熊貓3》就是由上海的東方夢工廠來完成,片中動畫角色的嘴型、甚至都用普通話來對嘴型,和以往國語版的英語嘴型來發音有很大不同。我去看這部電影 時對此相當震驚,因為這是大陸國產動畫的一大提升,證明全世界一流的電影公司,都非常重視這個大市場!

 

國產片在大陸政策的保護下,外國片 在大陸播放都是有一定的配額限制,並非所有的外國引進片都能在戲院放映。為了搶配額,好萊塢各電影大公司都削尖腦袋要往大陸市場裏鑽,逐漸向大陸市場靠 攏,以中外技術合作、合資的方式,努力把外國片本土化變成國產片,爭取廣大市場的利益。夢工廠在大陸製作《功夫熊貓3》就是個典型的例子,通過此類合作的 案例增多,未來大陸的動畫水準一定會大躍進,慢慢和世界市場接軌。

 

前幾年,大陸各大視頻網站還興起爭搶版權的風潮。先有新媒體網站業者向 全世界的知名的電影公司、媒體公司、影視節目製作公司…等著作權擁有者談正式授權,回到國內通過法律方式制裁其他未授權盜版商,發動了一波新媒體戰爭。從 此各公司沒有錢的借錢,或向社會資本吸金融資,大家都相爭買版權,再回來你告我、我告你,大公司併購小公司。一番業者的大整合後,使得盜版網站慢慢消失, 直到現在他們開始向消費者採取〝收費觀賞服務〞,如果你不花錢就沒法看到好節目。這是著作權意識抬頭,是社會進步的好現象,更是未來我們文創業者的好福 音。甚至蔓延到遊戲業、出版業、媒體平臺......未來盜版肯定會慢慢絕跡,我很期待,因為那就是我們文創業者的大好日子到來!重點是,未來我們能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?為了爭取這個大市場,你做了什麼努力呢?

 

預估在未來5年內,大陸的動畫電影產業都會處於成長期。從早期在路邊可買到廉價 盜版光碟,但現在大家更願意花錢到電影院去享受電影,再加上網速的提升,新媒體視頻網站買正版授權的意識抬頭,盜版光碟早已退出這個大市場了。2015年 真人結合動畫造型的電影《捉妖記》在中國創下24.35億人民幣票房,而純3D製作的動畫《大聖歸來》也有近乎10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。算算人民幣一元等 於台幣5元,這個市場何其大?時事所趨,一時搶知名著作權的風潮延燒到內地來,給整個原創市場帶來無比的大震盪,能賺錢的原創著作權,成為投資者爭相搶購 的大熱門!市場競爭還繼續持續著......

 


Q16:您目前已擁有漫畫經紀人,從以往單打獨鬥到專業經紀人您皆曾經歷過,您覺得漫畫家需要專業的文創經紀人嗎?
A16: 在臺灣經紀人制度還不太成熟。以前,臺灣的漫畫家簽名會,最早是我自己向老闆提議舉辦的,那樣臺灣的漫畫作者可以和本地讀者面對面進行互動,這可是當時井 上雄彥的《灌籃高手》等日本漫畫家所辦不到的。我曾經創下簽名會被讀者壓垮5張簽名桌的紀錄(笑)。對於新手漫畫家很需要知名度,簽名會就是很好的拓展方 式。但成名後,作品供不應求,漫畫家更需要大量的創作時間,簽名會反而會佔去太多的創作時間。當時還有專營明星的經紀人,要找我簽約呢!但我覺得文創和藝 人的操作方式不太一樣,我可不能每天上電視爭取曝光機會,畢竟我更需要的是創作時間,所以就沒合作起來。

 

因為我目前人大多數時間都在大陸工作,在臺灣我就很需要經紀人、來幫我和臺灣媒體以及業務對接做窗口。我和經紀人陳治華先生是二十多年的好友,彼此互相瞭解很深,他本身也是很懂動漫運營及操作,所以配合得很好,對各媒體與客戶的合作,交由他來打點我很放心。

 

17-老師和經紀人的合照.jpg

 

 

Q17:我們知道老師的作品目前已籌備韓文版再重新出發,和韓國方的合作方式以您的觀察,與臺灣或大陸有什麼不同?
A17: 以前和韓國談合作,都是透過出版社代理的,我沒親自參與。這次與韓國的合作,是我們第一次親自接觸,雖然以前也曾到韓國去做過《YOUNG GUNS》的宣傳。老實說,我也不太清楚這一部純臺灣題材的漫畫,為何會在韓國這麼受歡迎(當時老師在韓國漫畫雜誌上連載,第一名是鳥山明的《七龍珠》, 第二名就是《YOUNG GUNS》)?哈哈!《YOUNG GUNS》漫畫雖然在韓國紅了20幾年,但在韓國卻只出到第十集。現在,當年那些深感遺憾的粉絲都已長大,有的甚至成為了主管或老闆等社會中堅分子,到現 在還盼不到第11、12集的韓文版出版,因而促成了這次合作。韓方的老闆就是當年看《YOUNG GUNS》長大的粉絲呀!(笑)

 

與韓國方合作上有幾項優點:
(一)韓國人的敬業態度:連漫畫上公車的字、狀聲字、招牌、甚至皮帶頭上的文字,都會與我們反覆確認,我方點頭韓方才去執行,代表了韓國方面對《YOUNG GUNS》著作權的尊重。

 

(二)資源整合及行銷搭配完整: 與我們合作的宋社長,興趣是玩搖滾樂,他和韓國三大經紀公司,如:
Rain、金秀賢、少女時代…等的老闆,以前是一同玩音樂的好朋友。他可動用人脈關係,通過那些經紀公司,請知名韓星在網路上做《YOUNG GUNS》以及我其他作品的推薦。這樣的操作方式,在行銷戰略上,相較於中港臺會更靈活。

 

(三)發自內心的熱愛:韓國合作方的宋社長本身就是《YOUNG GUNS》的超級粉絲,在韓版漫畫的製作和推廣上會格外嚴謹及盡心盡力,因為這是一種真心熱情的投射。

 

18-韓國社長合照.jpg

17-2韓文版漫畫.jpg

 

 

Q18:漫畫對您而言代表甚麼?
A18: 漫畫是大老婆,動畫是小老婆(笑)。

 


Q19:您覺得成為一個漫畫家需要具備甚麼樣的條件?
A19:
(一)會畫畫,而且會用畫技表達。
(二)要有與眾不同的創意。
(三)需具備市場敏感度。

 

我對“漫畫家”這個名詞定義比較嚴格,自認為我只是個漫畫創作工作者而已。所謂“漫畫家”是讀者或社會大眾給的尊稱,因為偉大的“漫畫家”對社會的貢獻很 大,他們在許多作品裡、所傳達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在潛移默化中有可能改變讀者的一生,甚至改變了社會。我真的沒那麼厲害,呵呵!

 

19-金龍獎頒獎.jpg

 

 

Q20:您可否與年輕人分享一句鼓勵大家的話?
A20: 重點5個字——愛拼才會贏!(笑)

 

20.老師與簽名版合照.jpg

( Photographer - Chen Chun Cheng )

 

※註:本文發表時間為2016年3月,因規劃網站遷移故將採訪文移至本平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MOS簽名博物館 的頭像
    MAMOS簽名博物館

    MAMOS簽名博物館的部落格

    MAMOS簽名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